2025年9月5日下午,太阳成tyc33455cc在系楼114教室召开2024级应用心理专硕及教育硕士(心理健康教育方向)研究生实习动员会,旨在帮助学生筑牢专业根基,平稳衔接“准心理教师”角色。心理系主任梁晓燕老师主持大会,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贾莉莉老师围绕“新时代学校心理教师的心灵赋能”对学生展开培训。
“当下教育场域的心理服务,早已不是‘简单疏导情绪’,而是要应对复杂的时代挑战。”贾莉莉老师开篇即点明新时代心理教师的定位。她详细剖析当前三大时代特征:“高度焦虑”环境下,学生、家长、教师的情绪压力层层传导;“高度内卷”背景下,学业评价单一化催生学生“无效内耗”,部分青少年陷入“努力却无意义”的心理困境;而“机遇与挑战并存”的态势中,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提升,但也对教师的创新能力、问题解决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“实习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‘练兵场’,必须带着清晰的能力框架去实践。”贾莉莉老师强调,作为准心理教师,首先要筑牢健康身心根基,这是持续开展心理服务的前提;其次要强化实操技能,熟练掌握个案咨询、团体辅导等基础方法;更要学会科学的问题解决路径,比如通过“情绪、行为、生理、认知”四维度识别心理问题,精准区分健康、亚健康、危机等不同地带,避免“贴标签”式判断。她还结合“后喻文化”特征,建议研究生放下权威姿态,与青少年平等对话,在互学中理解新一代的心理需求,同时保持理性的职业价值观,不被功利化心态影响服务质量。
针对实习中的具体任务,贾莉莉老师给出细致指引:心理健康课设计要兼顾“规范化(符合学段需求,如小学‘情绪识别’、高中‘生涯规划’)、前沿性(关注网络成瘾等新问题)、时代性(结合社会热点)”;情境创设需贴近学生生活,兼具情感性与真实性,让课堂真正触达学生内心;面对具有“连续性、复杂性、破坏性”的心理危机,要第一时间判断风险等级,及时启动转介机制,联动学校、家庭、专业医疗机构协同应对,避免危机升级。
梁晓燕主任总结并部署实习保障,她表示学院将为学生提供基础支撑。同时她强调,希望全体研究生在实习中主动实践、积极反思,展现山大学子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。